Sunday, March 6, 2011

烤番薯

日前在購物商場閒逛,看見一攤烤番薯,我忍不住嘴饞,非買一條嚐嚐不可。

烤番薯是台灣冬天頗受歡迎的點心,寒風刺骨的夜晚,一條甜香燙手的烤番薯,立刻溫暖了很多人的胃和心。少了凜冽的冬夜陪襯,在全年皆夏的南洋吃烤番薯,就沒這麼感動了。不過,烤番薯仍是好吃的,足以治療嘴饞。



番薯可蒸可烤,與米一同煮飯、煮粥更添香甜。作成甜點的花樣就更多了,可油炸成薯片、薯條和薯球。番薯薑湯、番薯圓也是美味的點心。我很愛吃中秋節樸實的番薯餅。花蓮薯、蜜番薯,甚至拔絲番薯,番薯能做的料理實在太多太多。

儘管番薯是外來植物(由名字便知),惟台灣地圖形似番薯,很多台灣人便以番薯自居。一般人,尤其是經濟狀況較差者,早年幾乎以番薯為主食,甚至長大後見了番薯就怕。如今養生觀念抬頭,番薯纖維多,搖身一變為健康食品,身價大大不同,番薯稀飯是好些高級台菜餐廳的招牌,早已不是貧民食物。至於“不怕番薯落地爛,只求枝葉代代傳”,幾乎是早年黨外人士的信條,他們為了理想不顧惜自身安危,只盼望為子孫爭取一個更好的家園。

大馬人不愛吃番薯?

番薯亦為田野活動“控窯”的要角,台灣很多休閒農場都會安排這項活動。在乾燥、收割完畢的農田,先以土塊搭建成窯。說來簡單,當真動手可不容易,萬一搭窯技術不佳,越搭越闊,土窯無法收頂就很搞笑了。生火將土塊燒紅,放入番薯、雞肉、雞蛋等料理好的食材,燜熟即可食用,好玩又好吃。某次外公去山上挖番薯,一群外孫跟去玩,不知誰提議控窯,既然外公沒反對,大夥開始忙忙碌碌。我們不會搭窯,只胡亂疊了一、兩層土塊,不知誰提議挖洞,這倒容易,沒多久就搞定。大家找來枯枝殘葉,等到地洞完全燒紅,拉出未燒完的樹枝,留下熱滾滾的灰燼,丟入番薯,覆蓋泥土。直到玩累,太陽快下山,算算番薯也應該熟了,大家熱切、迫不及待地扒開仍有餘溫的土壤,小心翼翼找出戰利品,一邊喊燙卻吃得好開心。這一群滿身塵土的小孩回到家,少不得被罵太野了。

番薯不挑土壤,貧瘠的土壤也能生長,病蟲害少容易照顧,應該是理想的糧食作物。我一直不明白,大馬人明明愛吃甜食,何以番薯未如台灣廣受歡迎?

在古城門附近的大樹下,我和先生分享微溫的烤番薯,涼風習習,這是一段美好的午後時分。打算找出家婆留下的烤箱,也許整理一下,我也能在家裡自己烤番薯吃。

星洲日報/副刊‧文:小泥‧2011.02.11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